峨眉山月歌的意思

1. 峨眉山月歌的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由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它描述的是峨眉山山巅夜晚的美景和那苦行僧留存于山巅的故事。峨眉山,又名萝岗山,是蜀山并洛阳一奇峰,位于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山势雄峻壮观,云雾缭绕,毛峰峥嵘,峰回路转,金川飞瀑,洞天福地,所以被誉为中国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洞天福地”之称。作为唐朝文人白居易的代表之作,峨眉山月歌在唐诗中堪称经典之作,享有妙手偶成、卓然成章,唐诗中屈指可数的美誉。

2. 峨眉山月歌的意义

峨眉山月歌的意蕴颇为深刻,诗人通过对峨眉山夜晚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道教、佛教和自然万物的敬畏和敬重。诗中的苦行僧,代表了高僧寻道的信仰和对自我的超越的追求,他严守戒律,守护着“灵地岛山”上的佛塔,并通过长时间的禅修和苦行,得以超脱红尘世界的束缚,获得真我解脱之道,这与佛教禅宗所倡导的修行思想不谋而合。而诗人对峨眉山夜景的描写,则真实地呈现了自然的美丽和高山的神妙,令人感觉与自然相融,此时的自我已经完全融入到环境之中,跨越时空障碍,达到身心灵统一的境界。

3. 峨眉山月歌的价值

峨眉山月歌既是一首艺术之作,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宗教意义。它具有鲜明的佛道思想和文化特征。同时,诗中对峨眉山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塑造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成为了大众了解唐朝文化和历史的窗口。峨眉山月歌不仅是诗歌或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灵的滋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忙碌,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不妨借助诗歌来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和自我超越的信仰,回归自然,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也是峨眉山月歌所具有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