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渎职

1. 渎职的定义

渎职,是指公职人员或者其他有特殊职务、职责、权限的人员,在担任职务期间,违背职责行使职权、选人用人、执法司法、资金管理、重要决策、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以谋取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为目的,给国家和群众造成损失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渎职是一种对职业、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一种危害行为,也是一种失职的表现。

2. 渎职的类型

渎职的具体类型十分繁多,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司法渎职:包括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泄露国家机密、徇私舞弊等行为;

(2)行政渎职:包括泄露国家机密、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

(3)立法渎职:包括泄露国家机密、插手司法、参与诉讼等行为;

(4)党和政治机关渎职:包括违反党的纪律、党风廉政建设等行为;

(5)金融渎职:包括假冒虚构账户、违法放贷等行为。

3. 渎职的成因与危害

渎职行为的成因主要是人性的弱点。一些公职人员或者特殊职务、职责、权限的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违背职责行使职权,对公共事务不负责任带来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渎职行为直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阻碍社会发展;

(2)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渎职行为破坏社会公共安全,损害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社会道德风尚;

(3)产生负面影响。渎职行为不仅有害于国家和公众利益,还会影响公职人员的形象,降低公信力,破坏公众对公职人员的信任。

总之,渎职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对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危害。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职责,杜绝各种渎职行为,保障国家和社会的正常运转。